通讯员 魏子汉
承载着中马两国千年交往情谊,7月25日至8月6日,武汉职业技术大学13名优秀学子怀揣求知热忱,在学校对外合作与交流处的精心组织和学生工作处的倾心支持下,跨越浩瀚南海,远赴3000多公里外的马来西亚古晋、吉隆坡两地,开启“看世界・拓视野”跨国学术与文化交流之旅。
武汉职业技术大学游学团师生在武汉天河机场整装待发
课堂交融:多元教学里碰撞思维星火
7月26日,武汉职业技术大学马来西亚游学开营仪式在沙捞越大学启幕。沙捞越大学Siti博士致欢迎辞,介绍了该校发展历程、优势学科及多元文化特色。仪式尾声,一场汇聚千层糕、沙爹、叻沙等当地美食的交流活动,让游学团成员们感受到马来西亚的热情与包容,成为此次游学的鲜活初体验。
游学团师生与马来西亚沙捞越大学代表在开营仪式上合影
7月28日至8月1日,学子们全身心投入沙捞越大学的多元课堂。小组协作、情景模拟、趣味游戏等互动形式让课堂活力迸发,大家沉浸式学习《马来语入门》《英语实用交流技能》等语言课程,体验马来西亚表演艺术与经典民谣演唱,还聆听了沙捞越大学商学院执行董事潘振丰教授分享的“学术交流讲座”,得以拓宽国际学术新视野。
游学团成员在《马来语入门》课堂参与互动教学
游学团成员协作完成英语课程实践作业
游学团成员学唱马来西亚传统民谣
游学团成员聆听沙捞越大学潘振丰教授的国际学术讲座
7月30日,沙捞越大学的教室里,一场特殊的“桥梁竞赛”悄然升温。小木棍与A4纸化作挑战思维的“建材”,学子们分组设计搭建,三角支架、拱形架构、圆柱桥墩、波浪形桥面等创意接连涌现。当承载重量的盒子落在“桥”上,考验的不仅是结构稳定性,更是团队协作与工程思维,让“桥梁”二字承载起“连接与成长”的双重含义。
游学团成员在《桥梁搭建竞赛:速度挑战》课堂上合影
知行合一:人文自然间读懂大千世界
研学的深度,藏在丈量世界的每一步里。7月26日至27日,学子们走进古晋:漫步美食节,感受市井烟火;探访婆罗洲文化博物馆,触摸历史温度;夜游古晋河滨公园,领略静谧风光,在多元体验中感知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。
游学团成员探访古晋美食节体验市井烟火
游学团成员探访婆罗洲文化博物馆
8月2日,游学团走进沙捞越文化村,近距离触摸马来西亚的多元部族文化。开放式建筑格局里,屋檐下悬挂的兽骨饰品、廊柱上雕刻的狩猎图案,静静诉说着部族的生活智慧;身着羽毛装饰的舞者随着鼓点跃动,模仿狩猎、耕种的动作刚劲有力,银饰碰撞声与欢呼声交织。游学团成员们被这份热烈感染,纷纷加入其中,在沉浸式的舞步互动里感受文化的蓬勃活力。
游学团成员探访沙捞越文化村
游学团成员体验马来西亚传统舞蹈艺术
“从原住民的长屋到纹饰里的狩猎故事,我看到了不同生活方式的生命力。原来‘多元’不是简单的差异,而是各自精彩的共生。”食品23302班黄培璐的一番感悟,道出了游学团全体成员的心声。
自然的课堂同样蕴含着深刻的启迪。游学团在校园湖上协作划皮划艇,于水波韵律中感受团队同心的力量;在古晋海岸静观惊涛拍岸,感受自然的伟力;深入沙捞越热带雨林,领悟万物共生共荣的生态奥秘;探访鳄鱼养殖场,了解野生动物保护的意义。从静谧湖泊到浩瀚海洋,从葱郁雨林到古老生灵,自然之美与生命力量交织,共同构成了一堂堂生动的生态教育课。
游学团成员体验皮划艇活动
游学团成员走进热带雨林领悟生态景观
8月4日至5日,游学团师生转至吉隆坡,这座现代都市铺展着另一幅融合画卷。双子塔的钢铁丛林勾勒出现代地标剪影,独立广场的砖石间沉淀着历史底蕴,国家银行博物馆里陈列着人文瑰宝,黑风洞则将自然奇景与宗教虔诚交织—— 这些景观共同诠释着这座城市“传统与现代共生、多元一体并存”的文化密码。
游学团成员参观马来西亚国家皇宫
游学团成员参观马来西亚国家纪念碑历史雕塑
游学团成员参观吉隆坡地标建筑“双子塔”
“不去观世界,何来世界观?”智能制造学院吕鸿滨在朋友圈感慨,“从原住民村寨宁静的长屋,到吉隆坡璀璨的双子塔,这段跨越山海的见闻,让我真正读懂了‘和而不同’的深意 —— 这或许就是旅程最珍贵的馈赠。”
文明对话:笔墨剪纸中架起心之桥梁
7月28日,游学团师生化身“文化使者”,在沙捞越大学策划了一场特殊的“中华文化体验课”交流活动,吸引了来自马来西亚、巴基斯坦、加纳等国的十余名国际学生热情参与,不同文化在互动中碰撞出别样火花。
游学团成员指导国际留学生书写汉字
“这一横要像平地,稳得住;这一捺要如飞鸟,展得开。”游学团成员易蓉露佳从基本笔画入手,边示范边讲解毛笔书写的“小诀窍”。国际学生们纷纷提笔,尝试着书写“福”“吉祥”等寓意美好的汉字。笔触虽显稚嫩,却格外专注,墨香里满是对东方文化的好奇与热忱。“原来汉字的一笔一划都藏着古老的智慧和美感!写‘福’字时,真心希望把这份祝福带回家。”来自加纳共和国的学生轻抚纸面,语气里满是欣喜与感慨。
游学团为国际留学生讲授中国剪纸技法
随后,游学团师生讲解中国剪纸艺术的独特韵味,指尖翻飞间演示着折叠、描边、剪刻的精妙技巧。只见花鸟灵动的身姿、生肖憨态可掬的模样、“囍”字对称和谐的轮廓,纷纷在红纸上绽放。巴基斯坦国际学生Sumair举着刚剪好的“囍”字,眉眼含笑:“太神奇了!一张红纸竟能变出这么美的图案。我未婚妻是中国哈尔滨人,明年婚礼上正好用这个!”
国际留学生展示中国结礼物
“中华文化猜猜看”环节将氛围推向高潮。当烤鸭油亮的色泽、粽子饱满的身形等美食图片映入眼帘,国际学生们立刻举手抢答。游学团成员们顺势讲起烤鸭背后的京味文化、粽子承载的端午记忆,一个个鲜活故事让美食有了温度。大家将精心准备的“中国结”赠送给国际伙伴,绳线缠绕的吉祥寓意与剪纸的对称之美、美食里的节日情怀相呼应,这些带着烟火气的文化符号化作无声的交流语言,悄然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。
中外师生合影留念
“以前总觉得文化交流与互鉴是件遥不可及的事,现在才发现,一支笔、一张纸就能让世界读懂中国。”参与活动组织的游学团成员杨鑫怡说,“真诚的分享,就是文明对话最好的开始。”
情谊绵长:南海潮涌处共育友谊之花
马来西亚沙捞越大学校方代表为游学团成员颁发结业证书
8月3日的结营仪式上,沙捞越大学校方代表为游学团颁发结业证书。学子们以饱含深情的马来语童谣、墨香氤氲的书法作品、凝结巧思的桥梁模型、深蕴思考的研学笔记及精心剪辑的 vlog,从多个维度展现游学之行的丰硕成果,赢得现场阵阵掌声。
武汉职业技术大学马来西亚游学vlog
“游学有期,情谊无界。愿马来西亚在你们心中永远留有特殊的位置,希望同学们继续当好文化使者,用亲身体验讲述跨越山海的交流故事,让文明互鉴的火种永续相传,让国际友谊的纽带愈发坚实。”沙捞越大学商学院执行董事潘振丰表示,本次游学是两校国际合作的一次成功探索,期待未来能携手培育更多兼具全球视野与跨文化能力的优秀人才。仪式尾声,双方教师互赠纪念礼物,为这段跨洋交流留下温馨注脚。
中马两校代表互赠纪念礼物
潮涌南海,桥通彼岸。2025年“优秀学生马来西亚游学项目”作为学校深化“看世界・拓视野”资助育人模式的创新实践,精心构建融合学术研习、文明互鉴与自然探秘的多维体验体系,将书本上的“多元”理念转化为可感可知的鲜活场景,成为学子成长路上弥足珍贵的收获。如今,友谊的种子已深植沃土,两校正携手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合作新路径,共同迈向充满希望的新征程。
审核:张子一、陶舒 责任编辑:娄修明